中医治疗慢性乙肝,重点把握2个ldqu

慢性乙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亲传弟子、整体阴阳平衡疗法学术传承人、医院名誉院长梁世界,在慢性肝炎病理病机、临床征兆、治法治则上有独到的见解,在临床上以辨证精当、选药合理、守正创新、疗效卓著而闻名。认为:慢性肝病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把握2个“三”。

第一个3

治疗原则“三结合”

梁世界院长早年曾跟随国医大师李佃贵系统学习“浊毒论”、跟随中华医林杰出人物吕长善学习“阴阳整体平衡疗法”,深得二师的真传,在聆听名师经验教诲、承其技艺的同时,在学术上博采众长,融会诸家,在慢性乙肝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祛邪、扶正、调气血”的三结合治则。

首先,中医认为肝炎属湿热疫毒之邪,是外感湿热疫毒之邪,致使湿热邪毒蕴结而成病,湿热疫毒流连胶结贯穿疾病的始终,所以在临床治疗上首先要祛邪;

再者从病机上说,慢性乙肝存在阴阳亏损与气血失调,其病因偏重于湿、亏损偏重在脾、失调偏重在气,临床表现以肝郁脾虚为多。久病及肾,致使肝脾肾皆亏,病变的实质为本虚标实,所以要扶正;

另外慢性乙肝失调偏重在血,临床上多表现为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所以在祛邪、扶正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气血。

梁世界院长强调说,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病程的具体情况,在进行具体辨证的基础上,灵活把握“三结合”治则。

如疏肝健脾时不可过用行气温燥,以免燥伤阴血,使血分(中医“血分”是血液的意思)热炽;也不可过于滋腻,以免碍胃;祛邪不可过于苦寒,以免伤胃等等。

第二个3

遣方用药“三重点”

祛邪:重在入血解毒TAIYITANG

梁世界院长认为,慢性乙肝邪伏血分,在用药上务求入血解毒,这样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使邪无所伏。又因病久伤正,而苦寒解毒容易损伤脾胃,所以宜多选既可益脾、又可清热,尤其适合毒热劫阴的甘寒之品(甘可益脾,寒可清热),使其入血凉血,毒从血清。

除此还须配合清热利湿之品,使毒从溺出,增益疗效;与凉血活血配伍,更好发挥清解血分毒热的作用;也可与酸味入肝经之品配伍,实现酸甘化阴、顾护营阴之目的,同时有效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防止向肝硬化发展。总之凉血配伍解毒之药,有利于慢性乙肝患者症状的消除、肝功能的改善和抗原的转阴。祛邪,重在凉血解毒。

扶正:重在顾护肾肝TAIYITANG

扶正补虚关键在哪里?梁世界指出,扶正补虚关键在于辨认虚在何脏、虚的阴阳属性和程度。由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仍有余邪,故扶正补虚时应做到合理配伍,避免因补助邪,就是在遣方用药时既要有主力药又要有制约药,以平补、淡补为宜。

肾为先天之本,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在扶正固本诸法中,补肾较之补气、补脾效果更好。且肝肾同源,补肾阴还可养肝之阴;脾肾互济,补肾阳又可温运脾阳。

另外肝需要充足的阴血濡养,慢性肝炎患者血热伤阴,阴血亏损,导致肝体失养,日久则枯萎变硬,导致肝硬化的发生。且血热伤阴,血中阴液不足使血液变得稠滞,滞则失活,易致淤血。再者血中毒热再与淤血结合,毒淤交结则易形成肝癌恶症。所以在治疗上既要强调凉血解毒以祛邪,又要重视顾护肾肝,以养阴活血,使肝体柔润,血脉通达,邪祛正安。

调气血:重在凉血活血TAIYITANG

梁世界院长认为肝炎疫毒病邪留于血分,迁延日久,势必导致血滞而淤,故调理气血势在必行。调理气血包括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等,而以凉血活血为重点。

应用凉血活血药,可实现以下目的:

与其他药配伍,搜剔出血分毒热(可与酸甘寒药配伍,相得益彰);

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抑制变态反应;

可有效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慢性乙肝“三结合”和“三重点”治则优势明显,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最大限度延缓和减少肝脏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大幅改善生活质量,因而深受患者欢迎。

来太乙堂,

中老名医专家做您的健康顾问

调理身体,刻不容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ff/112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