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理想ONE高速追尾A柱断裂背后,侧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znlvye.com/
引言

安全第一,不要迷信“我当时就是太过于相信辅助驾驶了。”这是理想ONE车主范祖(化名,以下简称范先生),接受车聚君采访的第一句话。一、事件经过是怎样的?9月22日晚,范先生驾驶一辆白色的理想ONE,行驶在返回青岛的G18高速上。在平度市附近,他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车速约km/h。00:12行车记录仪显示,在近22:00时,右前方一辆厢式货车开始向左打灯变道,逐渐进入范先生所在的内侧车道。但处于「辅助驾驶」状态的理想ONE没有减速迹象,依然以km/h的速度前行。当货车变道至1/3处时,视频戛然而止。这时两车距离只有两三米。据范先生描述,自始至终,理想ONE的「辅助驾驶」系统没有给出任何警示,也没有减速。当他发现前车时,急忙踩刹车并向左猛打方向。但距离太近,为时已晚,还是发生了追尾。理想ONE的右前方重重撞击到了货车的左后部。幸运的是,驾龄10年的他稳住了方向,没有发生二次碰撞。范先生没有大碍,但同车的父母没那么幸运。他的妈妈坐在副驾,被破碎的车体部件与玻璃击中面部,导致鼻骨骨折和面部创伤。“医生说后期需要面部整形。如果异物再移5公分,我不知道后果会怎样,估计我会承受不了。”坐在第二排的老爷子,没有体外伤,但检查后发现颈椎受损。“医生说没法动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报警后,当地交警给出的意见是:前车全责。“当事人XX的行为违反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第四十四条第二款「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变更车道的机动车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的正常行驶」之规定。”范先生介绍,事故双方没有扯皮。对方货车驾驶员也投保了万的第三者责任险,承保的天安保险已经介入,开始处理理赔事宜。事故第二天,范先生联系了青岛的理想销售人员。“理想的售后态度非常好,比传统车企要好的多,接到电话当天晚上就从济南赶到了青岛。医院看望我父母,下午去看的车。”范先生的上一部车是辆入门级豪华车,卖掉后于7月14日提到了现在这辆理想ONE。虽然只开了两个多月,但行驶里程已有一万多公里,足见范先生多喜欢这辆车。但现在,他提出了三个疑问:▎理想ONE的「辅助驾驶」为何在开启状态下,未能识别前方车辆?▎撞击时两车相对速度约30km/h,理想ONE的A柱为何这么脆弱?▎剧烈碰撞,为何全车七个气囊没有一个打开导致人员受伤严重?理想工作人员给的口头答复是:▎辅助驾驶识别时间太短了;▎范先生的车撞到了货车尾部,钻底了;▎气囊没有撞到点上。车聚君觉得,这个回复有一定道理,但经不起推敲。二、侧前方识别有问题?天生的!先看辅助驾驶。理想说留给系统的时间太短,但车聚君翻看了当时视频,从右前方货车开始打灯变道,到发生追尾事故,一共有7秒钟。坦白说,无论对人还是对性能正常的ADAS系统,这时间足够了。车聚君试过差不多20款车的ADAS系统,在这种距离与速度下都没有出现过问题。一些表现优秀的ADAS,当侧前方车辆以一车距离、甚至更短距离突然插入时,也能及时刹车进行避让。而理想案例中,无论前车的插入距离还是突然性,都谈不上挑战。真正的挑战可能是:光线太弱、货车难以识别、以及侧前方识别天生困难。理想ONE的辅助驾驶,以视觉系统和雷达为主。前者采用了MobileyeEyeQ4视觉芯片,后者采用了77GHz的毫米波雷达。堪称当下主流配置。但是,EyeQ4的摄像头共有4个版本。按水平视角又分52和两个版本。其中原始视频输出版本有夜间、失效和AEB功能。能更准确的识别障碍物所在车道、车辆大小、速度、加速度等,车道线精度10%左右,检测距离可达米。那理想ONE,采用了哪个版本?你猜对了,理想ONE的EyeQ4采用了水平视角52的版本。有理想用户反应:前方有车插入时,刹车过慢。工作人员回复:这是感知问题,受限于相机52度的视场角,对于侧面快速插入的车辆识别较晚。最后,该工作人员还特别提醒一句:用户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作为对比,车聚君最近刚试过第三代哈弗H6的ADAS系统,巧的是它也采用了MobileyeEyeQ4的视觉芯片。但它的水平视野是,用起来非常顺手,应对侧前插入车辆,没有什么障碍。这是一款10万出头的国产SUV。如果同比30万左右的Model3,它采用三个前视摄像头,最大监测距离米,远高于理想ONE一个前视摄像头的米。另外,Model3还有2个侧向摄像头安装在B柱,理论上增加了对侧前方车辆的监测。车聚君长测的年产的ModelS,和理想ONE一样只用了一个前视摄像头,但印象中从没出现过在Autopilot状态下无法识别那么远的缓慢插入车的情况。为什么理想要采用52摄像头,而不是的呢?这个问题和雷达一起看。还是同一个问答活动,一位车友问:为啥不采用角毫米波雷达?理想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用超声波雷达来实现SVA侧视辅助,而无法凭一个毫米波雷达实现BSD盲区检测。最后,又贴心的提醒到:使用变道辅助时,请务必主观观察周围环境。其实原因,吃瓜群众都明白:成本考量。众所周知,超声波雷达的探测距离、探测精度、传输速度,远低于毫米波雷达,一般用于自动泊车,因为成本低,车企一用就是12个。而毫米波雷达,更适合高速行驶的长距离探测,成本相对更高一些,一般用1-3个。小鹏G3用了3个毫米波雷达,第三代哈弗H6用了2个毫米波雷达,理想ONE只用了一个毫米波雷达。我们做一个简单对比:可以看出,理想ONE的ADAS硬件比较简陋。具体说,前向单目摄像头只有一个,视角还窄;毫米波雷达用了77GHz,但只有一个。整体还没第三代哈弗H6的系统先进,但却是三款对比车型中最贵的。这也基本解释了,范先生的那辆理想ONE的ADAS,为何眼睁睁看着右前方货车插入而无动于衷。因为基础硬件没跟上。“我发这个帖子就是想告诉大家辅助驾驶不是那么好。”范先生向车聚君解释。其实,他不是第一个发现理想ADAS有问题的人。这是刚上市时,一位北京用户试驾理想ONE后的吐槽,提到相邻车道的车并入一半车身,理想的ADAS系统都没有反应。这跟范先生的案例一模一样,唯一区别是,他当时主动控制车辆没有出事。这是今年一月,一位杭州理想用户的反馈,同样是高速时使用ADAS,发现对插入车辆的识别非常迟钝,要超过一半车身才能识别。一直到今年4月,理想ONE的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上图,是一位北京理想ONE用户的视频截图。当右前方一辆车插入时,理想ONE的ADAS系统识别较晚,虽然最后有刹车,但明显慢于人的预期,以至于他说“心理上需要踩一脚。”这是城市相对低速的路况,如果放到高速公路以km/h行驶呢?7月,一位ID名为“有理想开理想”的用户开了0km高速后吐槽:“理想ONE的ADAS错误较多。如在隧道中前方无车,会突然主动刹车,一天发生了4次,幸好后面都没有太近的车辆,否则会被追尾。“在高速过弯时,ADAS系统会误判隔壁车道的车走在了本车道,然后会刹车降速,发生过2次。我估计是不是算法问题,是不是OTA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质上和范先生的问题类似:理想ONE的ADAS对弱光线下的识别较差,对侧方车辆的识别较差。这是EyeQ4芯片版本太低的原因。类似问题,李想早就知道了。李想公开说,会改进侧方识别的问题。但这是硬件问题,如何通过OTA来改进?其实,机智的理想(准)用户们,早就看到了问题本质。在理想APP上不约而同的发出了呼吁:增加毫米波雷达。但目前看,这些用户呼声,可能只能在理想下一款新车上实现了。9月22日,理想宣布,下一款全新车型「理想X01」将使用NVIDIAOrin系列中算力最强的芯片,单片算力可达每秒TOPS,相当于现款的80倍。理想CTO王凯解释,Mobileye的系统不够开放,理想能参与的比较少。既然,理想自己都知道ONE的ADAS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为何不先停止夸大宣传,避免误导用户和公众呢?比如,理想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ff/136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