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困扰
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较普通疾病而言,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长期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持久抑制乙肝病毒,但遥遥无期的治疗是绝大多数患者无法承受的,可以说愿望虽好,却无法实现。据年11月21日公布的首届慢性乙肝治疗医生患者预期调查结果显示,3成以下的乙肝患者能承受3年以上的治疗。许多患者因为治疗时间过长,漫漫长途,觉得无望,而选择了不治疗或中途放弃,从而导致了病情恶化或治疗失败。
同时,长期治疗的巨额费用也令许多患者不堪重负。当前常用抗病毒药物每年的治疗费用低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有谁愿意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这样的治疗呢?因此,有限疗程治疗同疗效一样,反映了患者真实的治疗需求。
慢性乙肝可以实现有限治疗慢性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倘若我们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慢性乙肝是可以实现有限治疗的。
高乙肝病毒载量和e抗原阳性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两大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强效快速地抑制乙肝病毒至DNA检测不到水平,并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e抗原阳性转阴性,并出现e抗体)即“双达标”后,可有效控制病程进展,大大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
对于许多慢性乙肝患者而言,实现“双达标”后将有望早日停药。我国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表明,e抗原阳性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规范治疗1年时,实现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e抗原血清学转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后,再继续巩固治疗,若监测2次(每次至少间隔6个月),疗效不变者可考虑停药。e抗原阴性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规范治疗1年,当监测3次(每次至少间隔6个月)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和ALT正常可考虑停药。
来源:《肝博士》杂志
肝博士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