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圣洁陈捷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2.57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年有88.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我国是慢性HBV感染的高发区,HBV感染的慢性迁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HCC作为癌症死亡率排名第4位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HBV是一种非细胞毒性病毒,其引起的慢性肝炎,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而引起的免疫损伤。HB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应答能力存在差异,探索辅助早期诊断、精确监测疗效的实验室标志物对于控制HBV感染及严重的肝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1,2]。
关于慢性HBV感染的实验诊断,目前的许多研究都聚焦在病毒相关的标志物,包括病毒抗原及核酸。缺乏关于监测宿主免疫系统的标志物。然而,与HBV感染相关的因素中,除了病毒本身和环境因素外,宿主免疫功能被认为是控制HBV感染的主要力量。宿主个体特异性被认为对感染后是否慢性化及是否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有重要影响[3]。本文将系统性介绍与HBV入侵、HBV免疫逃逸、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观遗传等相关的反映宿主免疫状态及功能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对早期评估易感性、预测免疫应答效能、评估疾病进展等具有广阔前景。
一、HBV入侵受体
HBV感染细胞的首要步骤是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其转化为易感细胞,从而启动感染。年,Yan等[4]发现肝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a+/taurocholateCotransportingPolypeptide,NTCP)是HBV和HDV的功能性受体,该成果引起了HBV研究领域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