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家庭为再添一个健康的宝宝积极准备,但是乙肝妈妈却喜忧参半,害怕宝宝被传染乙肝病毒而不敢孕育。有些妈妈不了解自身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缺乏阻断母婴传播的知识,增加了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机率。
我国是乙肝大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统计,我国约有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万。而母婴传播是最常见的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母婴传播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也就是母婴垂直传播。
切断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
加强慢性HB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
及时阻断母婴传播,应在产前、产时对乙肝孕产妇进行适当干预,同时在产后对新生儿进行免疫保护。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所以,乙肝孕妇对于宝宝的健康问题不用过多的烦恼。
及时阻断母婴传播的措施(一)在产前、产时对乙肝孕产妇进行适当干预
产前、产时的干预须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二)在产后对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保护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和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和第3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h内,越早越好。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注射HBIG,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成功率。
HBsAg阳性母亲是否适合哺乳?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HBsAg阳性母亲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HBVDNA水平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HBVDNA水平较高(IU/ml)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
近年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这部分母亲在妊娠中后期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使孕妇产前血清中HBVDNA水平降低,进一步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注意:须咨询医生专业意见,结合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完
文献来源: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
注:文章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医院刘珠英
一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医院陈家琪陶玲
二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南方医院陈文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