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是第八个“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乙肝是怎么传播的?
乙肝病毒(HBV)主要传播方式有经血(输血或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等)、母婴和性接触三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或手术、不安全注射、注射方式吸毒、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意外暴露、共用剃刀和牙刷等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无防护的性行为、多性伴及性乱者感染HBV危险性增高。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一般不会传染HBV。目前尚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易感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其他乙肝感染高危人群中的易感者。其他乙肝感染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性乱或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成人如何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成人可本着自愿的原则,对于易感者应到具有预防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接种单位接种乙肝疫苗。以下乙肝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中的易感者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包括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性乱或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