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泽大学医学科学学院Kawaguchi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应用血清紫藤花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和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可以预测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细胞癌(HCC)发生和复发风险。
研究者们首先对例应用NA治疗超过1年的CHB患者的血清WFA(+)-M2BP水平、包括HBcrAg的HBV标志物以及其他临床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对17例HCC患者和例无HCC的患者进行比较,确定这些血清标志物是否可以预测HCC的发生风险。此外,对开始或继续应用NA治疗的71例HBV相关HCC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成功治疗肿瘤后的HCC复发率进行比较。
多因素分析表明,HCC的发生率与患者应用NA治疗前的组织学分期和分级较高显著相关,并且与NA治疗期间的血清WFA(+)-M2BP水平较高和HBcrAg阳性显著相关,HCC的累积发生率与血清WFA(+)-M2BP水平较高和HBcrAg阳性密切相关。HCC患者接受成功治疗后,与随访期间无复发者相比,HCC复发也与血清WFA(+)-M2BP水平较高显著相关。
原文链接:KawaguchiK,HondaM,OhtaH,etal.SerumWisteriaFloribundaAgglutinin-positiveMac-2BindingProteinPredicts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cidenceandRecurrenceinNaleos(T)IdeAnalogueTherapyforChronicHepatitisB.JGastroenterol.Aug28.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