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检测粪便菌群无创诊断脂肪性肝

上海交通大医院范建高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及其诊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30余篇相关论文。

近期发表在《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HBPDINT)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成年NAFLD患者肠道菌群显著失调,并报道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致病相关的特征性粪便菌群。

据第一作者沈峰博士(副主任医师)介绍,该项研究纳入了25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成年NAFLD患者(其中NASH患者9例,显著肝纤维化(F≥2)患者4例)以及22例性别、年龄相配的健康成人,分析16SDNA检测到的粪便菌群改变与临床、生化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健康对照组,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或丰度显著下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Escherichia_shigella)及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_incertae_sedis)在NAFLD患者中显著增高。除条件致病菌增高外,首次发现了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在科及属水平出现显著下降。普雷沃氏菌被认为与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合成相关,SCFAs的缺乏减弱了其对于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增高。进一步证明了产SCFAs的菌群减少在NAFLD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粪便菌群特征性改变可以区分有无NAFLD、是否有NASH和肝纤维化。

该研究也发现,在NASH患者中,Blautia菌属(Lachnospiraceae科)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脂肪性肝炎纤维化患者中,Enterobacteriaceae科Escherichia_Shigella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

这些来自中国汉族成年NAFL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特征与既往欧美发现的儿童NASH肠菌构成结果并不一致,提示东西方以及成人与儿童NASH患者肠菌紊乱的特征可能并不完全相同。检测粪便菌群无创诊断NASH和肝纤维化可能需要考虑人种和年龄的影响,应用合生元、益生元、益生菌及其有益代谢产物预防和治疗NASH亦需个体化的方案。

原文出处: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治疗白癜风
中国白癜风协会成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xuewang.com.com/mysz/13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