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治疗方案,选择优势人群,实现慢性乙肝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但是,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慢性乙肝的流行率约5.16%,大约有万乙肝病毒感染者,距离世卫组织的目标差之甚远!

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强调,实现临床治愈是目前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目标,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多项传染病重大专项研究,为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对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肝患者,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联合派格干扰素,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什么是临床治愈呢?

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达到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HBVDNA持续检测不到、e抗原阴转、伴有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产生,肝脏炎症缓解和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慢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仍然延续单纯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或者注射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强烈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杀灭病毒,干扰素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抗病毒,所以单药治疗很难实现临床治愈。

多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PEG-IFNα治疗48—52周,仅有3--7%病人实现临床治愈,单纯核苷(酸)类似物治疗48—52周,仅仅有0-3%的病人实现临床治愈。

是否可以联合用药呢?

  进一步研究发现,宿主免疫应答的建立是乙肝病毒感染清除的关键,核苷类药物强烈抑制病毒复制,辅助乙肝病毒特异性  CD8+T细胞功能重建,  派格干扰素加速血液和肝内病毒抗原下降,促进NK细胞增殖,联合治疗可更好的重建慢性乙肝患者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慢性乙肝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中提到,核苷(酸)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PEG-IFN)两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是现阶段最可能实现临床治愈的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什么样的人群是优势人群呢?

OSSTOSST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9—36个月治疗后,达到HBV  DNA≤copies/mL,e抗原  PEIU/mL,联合派格干扰素治疗48周,基线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48周结束,20%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基线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48周结束,1.6%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9—36个月治疗后,达到HBV  DNA≤copies/mL,:e抗原  PEIU/mL,联合派格干扰素治疗48周,基线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48周结束,20%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基线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48周结束,1.6%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New  switch: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3年,:e抗原清除,(转为小三阳)且HBV  DNAIU/mL  ,联合派格干扰素治疗48周,基线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48周结束,26.5%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基线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48周结束,4.7%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慢性乙肝患者,可以作为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

香港陈力元教授研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治疗后,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化,HBV  DNA小于20IU/ml的CHB患者,联合PEG  -  IFNα治疗48周,观察24周,在72周时发现,基线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小于IU/ml,72周时,20%的患者表面抗原阴转,基线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小于IU/ml  ,72周时50%的患者实现表面抗原阴转。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越低,实现临床治愈的几率越大。

是不是表面抗原低的慢性乙肝患者,就可以接受联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吗?

当然不是,接受干扰素治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治疗前筛查)

  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指出:联合免疫调节剂(如PEG  -IFNα)治疗之前,需评估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定量,HBV  DNA?HBeAg?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肝脏超声及瞬时弹性成像?甲状腺功能?尿常规,尿妊娠(限女性),精神抑郁量表?自身免疫抗体?心电图,眼底检查等重要指标,用以指导治疗决策?一方面预测治疗疗效,一方面评估患者的耐受性?

治疗期间仍需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优势人群需要符合入选标准,不能符合排除标准

(治疗中的监测与评估)

    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强调,对病人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应答情况决定患者的药物用量和疗程,以及是否停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HBV  DNA、HBeAg和HBsAg定量,特别是HBsAg在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中起重要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基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的动态变化,指导治疗策略。

联合治疗12周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48周结束时,77.8%的病人实现表面抗原阴转。

NewSwitch研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实现HBeAg血清学转化,HBVDNA检测不到的慢性乙肝患者,基线乙肝表面抗原定量IU/ml,联合PEG–IFNα治疗,治疗24周时HBsAgIU,48周结束时,51.4%的患者实现表面抗原的阴转。

※在联合治疗过程中,对于不能耐受干扰素治疗及应答不佳的患者,必要时可以停用干扰素,继续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西安医院感染科

交大一附院感染科始创于年,核定床位张,年门诊量000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0人次,为省内及周边省份疑难危重肝病、疑难感染患者转诊的首选科室。

交大一附院感染科在慢性乙肝、丙肝个性化治疗,疑难重症肝病的综合治疗、危重型出血热的救治及不明原因发热诊治方面均处于西北领先水平,在乙肝母婴阻断综合策略研究国际领先。

多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sz/78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