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医院这位戴南籍医师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05102.html

采访前一天,范建高教授刚刚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开会回来,10多个小时的飞行旅途,并未使他显得劳累,精力充沛而又十分健谈。虽说这只是个全球30多人参加,为期也只有一天半的有关肥胖与脂肪肝的“小会”,范建高却坚持要去,因为他是国内惟一出席的专家,他说,世界的肝病研究不能没有中国声音。

人物简介

范建高

年出生,兴化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肝病学会名誉主委,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酒精肝学组名誉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委,《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主编专著和科普读物20本,发表论文余篇,主持制定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获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医学科普突出贡献奖、中国宝钢教育奖,以及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参加高考

高二学生成绩全班第一

Q

记者:听说您当年高二时就参加了高考,并且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可以介绍一下您当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吗?

范建高:我出生在兴化原顾庄乡刁西村,父母原先在乡镇工作,后来机关精简人员,就主动回村务农了。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现在顾庄与戴南镇合并,所以我也可以算作是戴南人。我小学、初中都是在乡村学校上的,高中在戴南上的。高二就参加高考,是那个年代的特殊政策,那一年也是执行这个政策的最后一年。

记得当年本科分数线分,我考了分,在高二班上排名第一名。在全校应届高三和高二学生中排名第五。前四名都上了大学,我却只能上了中专,这是因为那时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很少,不少学生会选择复读,这就造成大专与本科分数线咬得很紧,我没能上到本科,就只能上中专了。其实也可以选择复读,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最后还是怀揣毕业后考研究生的想法去上了中专。

Q

记者:您高考填志愿,全都填的医学类专业,是什么原因让您如此坚定地选择从医的道路呢?

范建高:我选择从医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家祖上是中医世家,一直到我祖父这一辈,还有好几位散落在各地行医,包括我的祖父;另一方面,我父亲有胃溃疡,反复发作,后来发展到不能干重活,这在一定程度中造成了家庭生活困难,当时就想如果能从医,就可以治好亲人的病;还有一方面,就是据传我们家远祖是范仲淹,“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可以算作家训,所以从小就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从本科至中专志愿,填的学校是青一色的医学类学校,分别是上海医学院、南京医学院、扬州医专和南通卫校,我就是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最后被南通卫校医士班录取。

勤学不辍

中专生成长为博士生导师

Q

记者:您从南通卫校毕业时,有机会升入本科学校继续深造并回母校任教,你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到戴南中心卫生院工作了5年,这是为什么?

范建高:南通卫校毕业时,班主任陈叶生告诉我,可以考到南通医学院继续学习,5年后毕业回学校从教。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讲,应该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我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婉拒了恩师的好意。首先,我利用中专三年的时间,已经自学了本科五年的课程,对于本科阶段应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我已经掌握了,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读一次本科。其次,当时国家有政策,中专毕业工作五年后,可以直接考研究生,并不需要本科学历,我要直接考研。最后,如果我工作,利用5年的时间,可以获得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同时还能有一定的收入。所以我再次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Q

记者:您在有资格考研的当年就考上了硕士研究生,39岁成为博士生导师,跨越非常快,这背后有什么秘诀吗?

范建高:如果要说秘诀就三个字:“多读书”。高中,我爱读书就“小有名气”。当时学校晚上9点半熄灯,要看书,就得点煤油灯,但当时煤油是计划供应的,学生哪来的煤油券呢。但附近小店的店员却愿意“开后门”卖我一些煤油,他们知道我是用来学习的。前面说了,我中专三年不仅学完了应学的课程,并且自学了本科要学的课程,那时候的书很贵,医学类的书一般又厚印量又少,所以一本书往往要用掉我半个月的生活费,除了几本极重要的书,大部分书我都没有买,利用的是学校隔壁南通市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有不少医学类的期刊和书籍,我一有时间就去看,并且把重要的内容记进脑子里,后来管理员都熟悉了,以至于一些不能外借的书,我都能借出来。当然考研还有一个拦路虎,那就是英语,我是通过参加了英语自学考试来提升这门成绩的。

在戴南中心卫生院工作期间,医院派我医院进修消化内科,上级医生外出开会、培训带回来的资料都是我学习的好资源,所以当主任问一些“高尖新“的问题时,我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以至于大家对我另眼相看,有时候主任不在,大家就让我这个进修医生带队查房。

医院工作五年后,我以消化内科考分第一的成绩考上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顺利考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后分配医院,年取得副高职称,年成为消化科副主任和硕士生导师,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采访前一天,范建高教授刚刚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开会回来,10多个小时的飞行旅途,并未使他显得劳累,精力充沛而又十分健谈。虽说这只是个全球30多人参加,为期也只有一天半的有关肥胖与脂肪肝的“小会”,范建高却坚持要去,因为他是国内惟一出席的专家,他说,世界的肝病研究不能没有中国声音。

人物简介

范建高

年出生,兴化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肝病学会名誉主委,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酒精肝学组名誉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委,《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主编专著和科普读物20本,发表论文余篇,主持制定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获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医学科普突出贡献奖、中国宝钢教育奖,以及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参加高考

高二学生成绩全班第一

Q

记者:听说您当年高二时就参加了高考,并且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可以介绍一下您当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吗?

范建高:我出生在兴化原顾庄乡刁西村,父母原先在乡镇工作,后来机关精简人员,就主动回村务农了。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现在顾庄与戴南镇合并,所以我也可以算作是戴南人。我小学、初中都是在乡村学校上的,高中在戴南上的。高二就参加高考,是那个年代的特殊政策,那一年也是执行这个政策的最后一年。

记得当年本科分数线分,我考了分,在高二班上排名第一名。在全校应届高三和高二学生中排名第五。前四名都上了大学,我却只能上了中专,这是因为那时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很少,不少学生会选择复读,这就造成大专与本科分数线咬得很紧,我没能上到本科,就只能上中专了。其实也可以选择复读,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最后还是怀揣毕业后考研究生的想法去上了中专。

Q

记者:您高考填志愿,全都填的医学类专业,是什么原因让您如此坚定地选择从医的道路呢?

范建高:我选择从医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家祖上是中医世家,一直到我祖父这一辈,还有好几位散落在各地行医,包括我的祖父;另一方面,我父亲有胃溃疡,反复发作,后来发展到不能干重活,这在一定程度中造成了家庭生活困难,当时就想如果能从医,就可以治好亲人的病;还有一方面,就是据传我们家远祖是范仲淹,“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可以算作家训,所以从小就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从本科至中专志愿,填的学校是青一色的医学类学校,分别是上海医学院、南京医学院、扬州医专和南通卫校,我就是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最后被南通卫校医士班录取。

勤学不辍

中专生成长为博士生导师

Q

记者:您从南通卫校毕业时,有机会升入本科学校继续深造并回母校任教,你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到戴南中心卫生院工作了5年,这是为什么?

范建高:南通卫校毕业时,班主任陈叶生告诉我,可以考到南通医学院继续学习,5年后毕业回学校从教。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讲,应该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我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婉拒了恩师的好意。首先,我利用中专三年的时间,已经自学了本科五年的课程,对于本科阶段应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我已经掌握了,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读一次本科。其次,当时国家有政策,中专毕业工作五年后,可以直接考研究生,并不需要本科学历,我要直接考研。最后,如果我工作,利用5年的时间,可以获得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同时还能有一定的收入。所以我再次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Q

记者:您在有资格考研的当年就考上了硕士研究生,39岁成为博士生导师,跨越非常快,这背后有什么秘诀吗?

范建高:如果要说秘诀就三个字:“多读书”。高中,我爱读书就“小有名气”。当时学校晚上9点半熄灯,要看书,就得点煤油灯,但当时煤油是计划供应的,学生哪来的煤油券呢。但附近小店的店员却愿意“开后门”卖我一些煤油,他们知道我是用来学习的。前面说了,我中专三年不仅学完了应学的课程,并且自学了本科要学的课程,那时候的书很贵,医学类的书一般又厚印量又少,所以一本书往往要用掉我半个月的生活费,除了几本极重要的书,大部分书我都没有买,利用的是学校隔壁南通市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有不少医学类的期刊和书籍,我一有时间就去看,并且把重要的内容记进脑子里,后来管理员都熟悉了,以至于一些不能外借的书,我都能借出来。当然考研还有一个拦路虎,那就是英语,我是通过参加了英语自学考试来提升这门成绩的。

在戴南中心卫生院工作期间,医院派我医院进修消化内科,上级医生外出开会、培训带回来的资料都是我学习的好资源,所以当主任问一些“高尖新“的问题时,我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以至于大家对我另眼相看,有时候主任不在,大家就让我这个进修医生带队查房。

医院工作五年后,我以消化内科考分第一的成绩考上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顺利考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后分配医院,年取得副高职称,年成为消化科副主任和硕士生导师,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不断探索

成为脂肪肝研究“领跑者”

Q

记者:您最初是从事的胃肠病方面的工作,后来怎么一步步转入脂肪肝领域的?

范建高:医院工作期间,我的定位是大内科医生,从南通进修回来后创建了胃镜室开展胃肠镜诊疗。我最初考研时,医院胃肠专长的郭士杰教授,最后转到肝病方向,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面试时,郭教授因故没有参加,主持他面试的是朱菊人教授,虽然他认为我面试表现不错,但担心我的中专学历引起郭教授的误会,于是就和研究生处的老师商量,把我调到了他的名下,而把另一位本科学历的学生调给了郭教授。于是,我就转向从事肝硬化和肝癌的临床研究。

后来,我又考了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江绍基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当时恩师和曾民德教授将《脂肪肝的防治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于是我又转而从事脂肪肝这方面的研究。

Q

记者:据说当时在国内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人极少,您这些年的研究,有哪些发现?

范建高:就这一点来说,我衷心地佩服导师的高瞻远瞩,他们确实站得很高看得很远。当时脂肪肝发病率很低且危害不明显,也想不到这些年的发病率会如此快的增长。当时在国内、国际上,大家都没有认识到脂肪肝与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肝癌的紧密联系。我查到的为数不多的英文教材和中文资料,都认为脂肪肝与肝硬化无关,更不要说会发展成肝癌了。但是通过之后的深入研究,越来越证明了当时选题的正确性。

过去的20余年,我带领团队致力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研究以及脂肪性肝炎防治的转化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已被医学界和大众广为接受。发现脂肪肝实质上是脂肪性肝病的简称,主要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者都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后者还可促进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的发病。近十余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并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健康查体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约有1.9亿脂肪肝患者,2.8倍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并且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愈来愈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Q

记者:您经常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并且屡次发出“中国声音”,得到国际顶级专家的赞同,您主要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

范建高:我一直认为,脂肪肝防治的研究要放眼看世界,但绝不能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因为中国乃至亚洲的脂肪肝发病特点及面临的问题与欧美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世界的脂肪肝研究必须要有“中国声音”,否则它也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我们团队的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脂肪肝有独特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特征,肥胖与脂肪肝的关联比酒精滥用更为重要,胖人饮酒更伤肝,并且瘦人脂肪肝在我国非常常见;我们在我国首先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比肥胖更能预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通过全国5大中心收集到的全球最大样本量的肝活检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不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但是慢性乙肝患者与普通人群一样脂肪肝患病率增长迅速。为此,年我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取代了乙型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年我们主编了国际上第一本《脂肪肝》的学术专著,5年后国外才有人出版这方面的书籍,这一年我们的书正好第二次印刷出版。年本人执笔起草了全球首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年应邀参编亚太地区脂肪肝诊疗指南的制定和解读。

近十余年来,我先后30余次受邀在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斯里兰卡、欧洲和亚太肝病年会以及亚太消化年会上做学术报告,并且作为中国大陆惟一的专家参加了多项亚洲和全球脂肪肝临床研究项目,与美国、俄罗斯等国专家共同撰写学术论文。

心系家乡

医院作贡献

Q

记者:您现在工作十分繁忙,平时还会经常回家乡吗?医院有业务上的合作吗?对于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范建高:虽然身处上海,但是可以说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和家乡和家乡人民在一起。就是现在,我的病房中就有几位兴化来的老乡,对于他们我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的老父亲还在老家生活,家乡还有不少亲友,我也会不时回老家探望。医院,我们则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医院,我们就建立了定期专家门诊和查房制度,每三个月我会回去给家乡父老看病,给家乡的同事上课以分享我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进展。今年,我作为“导师”,还帮该院消化内科医生成功申请到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医院,我们畅通了双向转诊通道,就在刚才,医院感染科主任还打电话给我,将转一名肝病患者过来,让我安排接收。

这些年,家乡的医疗事业飞速发展,这是令人骄傲的事,我希望家乡能够再接再励取得更大成就。比如,在脂肪肝的预防上,关口必须前移和下沉,基层的乡村医生应普及相关知识;另外,医院的优秀青年医生,一对一的挂钩指导可能更利于他们的成长,在这些方面我都愿意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记者:徐霖

美编:小薇

本文转自泰州晚报

戴南论坛站长发布产品推广、招聘,房屋租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yf/115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