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梅毒与肝炎

  梅毒是常见的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由梅毒导致的肝功能损害也很常见。

  梅毒的传播方式有性接触传播、血源性传播、胎盘传播、产道传播、间接接触五种,梅毒苍白螺旋体侵犯全身组织器官,肝脏亦不能避免,由梅毒引起的肝脏损害称为梅毒性肝炎。

 临床医师对梅毒性肝炎认识不足,究其原因有两种:

  1、梅毒患者发病后,按临床表现大多就诊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这些专科医师对肝功能损害   2、和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相比,梅毒引起肝损害病例数少,因此肝病专科医师与梅毒接触少,且梅毒的皮肤、黏膜、淋巴结、泌尿生殖等系统临床表现多,肝脏损害临床表现少,对原因不明肝损害进行病因诊断时未意识到筛查梅毒抗体。

  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快速增长,梅毒性肝炎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所以要重视梅毒性肝炎的发生。

  临床上梅毒病因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后,体内能产生两种抗体:一类是针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即梅毒螺旋体抗体(IgG和IgM);另一类是非特异性类脂质抗体,即反应素。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如梅毒螺旋体凝胶凝集试验(TPPA),能同时检测IgG型和IgM型抗体。感染两周后即可测出IgM型抗体,四周左右可测出IgG型抗体。IgM型抗体是活动性梅毒的表现,IgG型抗体可以长期存在。TPPA特异性高,临床检测假阳性少,是梅毒的确诊试验。

  因此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梅毒性肝炎,反应素滴度测定作为治疗及疗效观察依据。确诊梅毒的患者,若出现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就要考虑梅毒性肝炎,但要注意患者是否同时患有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要作相关检查来区别。

  梅毒性肝炎的疾病谱从轻度肝炎到肝功能衰竭,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症状,无阳性体征。重者患者有梅毒皮疹表现,有乏力,食欲下降,腹胀消化道症状,皮肤及巩膜黄疸体征。极重者可表现肝衰竭,灏血酶原活动度40%,总胆红素“mol/L,出现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梅毒性肝炎的肝病理表现:肝细胞坏死、门脉炎性浸润、胆管周围炎症、胆汁淤积等。

  梅毒性肝炎治疗包括病因治疗,保肝治疗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病因治疗,常使用青霉素类抗梅毒,可以考虑使用激素预防吉赫氏反应。护肝治疗用药和其他类型肝炎用药相似,包括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鸟氨酸等。治疗后需要6个月至1年随访。

  肝病专科医师重视梅毒筛查,有利于发现梅毒性肝炎,及时治疗梅毒性肝炎预后良好。

温馨提示

“肝友汇”APP正在举行公益推广大使活动,详情请咨询客服

更多人在看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1为啥我的乙肝又犯了?关于慢性乙肝复发问题的对话2发现肝癌不是世界末日肝癌的综合治疗介绍3癌症患者的福音——和谐的婚姻4当发现肝功能异常时我们应该怎么办?5接吻到底会不会传染乙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ff/71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