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必须明确,他们之间不能划等号,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一定就是乙肝患者。为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慢性乙肝的致病因素。
科学家们发现,乙肝病毒发展为慢性乙肝的主要因素是母婴传播、年龄等。
胎儿在子宫内感染病毒,其出生后几乎%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则有90%的孩子转为慢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下降很快。小于2岁时为75%―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成年以后,绝大多数人都能抵御乙肝病毒感染。大多数人能够清除病毒或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只有2%―6%免疫力低下者才会转为慢性乙肝。
根本区别方法则是做肝穿(就是肝脏穿刺)检查,判断肝组织是否处于炎症活动期。只可惜肝穿这种有创检查并非易事,通常没人愿意接受。
在不做肝穿的情况下,要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方法是尽可能全面检查,包括影像学以及生化全项、肝纤维化、血常规等,以更加全面分析判断。如果检查结果提示转氨酶正常,但是其他指标不理想、影像学提示肝纤维化存在,也不能判定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应以患者论处。
乙肝病毒携带者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自身没有明显不适感觉,肝功检查始终正常,只是在偶然检查身体时被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这种非活动型的携带者肝内的病毒不会复制,也没有传染性。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大家一起共事、甚至共餐,都可以相安无事。
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没有必要强行“转阴”。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表示肝功完全正常,肝脏炎症轻微,肝脏损害小,此时不宜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清除处于麻痹状态,此时使用药物治疗,机体免疫系统并不应答,治疗起来只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治疗无效的同时容易导致病毒变异,使得日后的治疗和预后更加不利)。其实,如果不进行体检,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生,只有极少数有可能在携带病毒多年后,突然发病,成为活动性的肝炎,甚至于肝硬化。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过多担心,也不用打针吃药,医院接受检查即可。
真相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肝功正常,无需治疗;后者肝功异常,属于乙肝患者。主办:九龙坡区委宣传部承办:九龙坡区社科联
本文版权归《九龙宣传》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