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治疗相关HBV再激活国际肝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治疗(IST)在肿瘤、风湿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实体器官移植等各种疾病的广泛应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在接受IST后出现的HBV再激活是导致急慢性肝脏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帮助临床医生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IST相关HBV再激活,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指导委员会邀请了来自亚太地区21个国家/行政区域多个领域(包括肝病、肿瘤、风湿病、移植、肾病和介入等)的专家,共同制定了IST相关HBV再激活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前该指南已于年8月发表在HepatologyInternational杂志上[1]。

论文首页截图

IST相关HBV再激活指南的推荐意见

本次APASL关于IST相关HBV再激活指南的推荐意见主要围绕着HBV再激活的定义、重点筛查人群、筛查项目、疾病管理以及肝功能检查展开,整理如下。

一、HBV再激活的定义

1.慢性HBV感染的加重(HBsAg阳性)。

①HBVDNA较基线升高≥2log。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②基线HBVDNA不可测者,出现HBVDNAIU/mL。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2.IST治疗后,既往HBV感染的患者(HBsAg阴性,抗-HBc阳性)出现HBV再激活。

①HBsAg发生血清学逆转,从HBsAg阴性变成了HBsAg阳性。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②HBsAg维持阴性的情况下,HBVDNA不可测变为可测。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二、重点筛查人群

所有计划接受IST的患者均应接受筛查。

[证据等级—II-1推荐等级-1]

三、筛查项目

1.应筛查HBsAg、抗-HBs、抗-HBc。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2.HBsAg阳性的患者,需考虑增加HBsAg和HBVDNA定量检测。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3.所有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患者均应由肝病专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证据等级—III推荐等级-2]

四、疾病管理

1.针对下列人群,应强制立即进行预防性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再激活风险分层详见下文):

①高风险组,所有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患者。

[证据等级—I推荐等级-1]

②中风险组,所有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且伴有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2.针对下列人群,必须进行预防性NA治疗:

低风险组,所有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且伴有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3.NA优选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

[证据等级—I推荐等级-1]

4.针对下列人群,应在完成IST后6个月考虑NA停药:

①HBsAg阳性、无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②NA治疗前HBVDNA低载量(<IU/mL)的HBsAg阳性患者。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③维持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患者。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五、肝功能检查

1.下列患者应进行肝功能检查:每12周检查一次,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①中风险组,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且无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②低风险组,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且无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2]

③若ALT>2倍基线值,需检测血清HBsAg和HBVDNA水平,若患者HBsAg发生血清学逆转和/或出现HBVDNA可测,则立即进行NA治疗。

[证据等级—II-2推荐等级-1]

HBV再激活的免疫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IST引起HBV再激活及其导致的严重肝炎发生与肝细胞中cccDNA的持续存在有关,但具体机制未被阐明。该指南中给出了部分答案。

IST相关HBV再激活主要分为2个阶段(见下图),第一个阶段为免疫抑制阶段,通常与宿主的免疫水平有关,IST可以通过削弱宿主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间接增加HBV复制从而导致HBV的再激活。此外,有研究显示,HBV再激活也可能发生在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患者中,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会快速抑制HCV复制,HCV对HBV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从而导致HBV再激活的发生[2]。

第二阶段则是发生在IST停止后的免疫重建期,此时宿主的免疫反应增强,快速地对感染HBV的细胞进行攻击,肝细胞破裂、损伤,表现为血清ALT升高伴轻度肝炎、肝衰竭甚至死亡。

IST相关HBV再激活的发生机制

IST相关HBV再激活的发生率

HBsAg阳性患者接受IST后存在较高的HBV再激活风险。例如,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患者,HBV再激活风险达45%-%[3,4],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肿瘤患者,其风险在9.1%-17%[5,6],而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中,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HBV相关HCC患者,发生HBV再激活的风险高达32%(30%~43%)[7,8]。HBV/HCV共感患者中也存在有HBV再激活的风险,有数据显示,共感患者在接受DAA治疗后,HBV再激活的风险为41.1%(范围为14%~%)[1]。

同样,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中,也存在不同比例的HBV再激活风险,例如,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行HSCT,HBV再激活的风险为6%~29%[9-11];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的风险为10%[12]。但目前接受TKIs或ICIs的患者,HBV再激活风险数据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至于HBV/HCV共感患者,在接受DAA治疗后,HBV再激活的风险在0%-2.6%之间[13]。

HBV再激活的风险因素及其风险分层

与HBV再激活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3点,分别是病毒学因素、宿主因素以及IST的类型和程度。

病毒学因素中高基线HBVDNA水平、HBsAg阳性、HBeAg阳性,合并感染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都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宿主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肝硬化和需要免疫抑制治疗的疾病类型(如骨髓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其中男性是与HBV再激活风险增加关系最密切的宿主因素[14]。

最后是IST的因素,包括类型和剂量。

基于以上3种因素,HBV再激活风险可分为高风险(HBV再激活率≥10%)、中等风险(HBV再激活率1%-10%)、低风险(HBV再激活率<1%)3个等级(风险分层如下图所示)。

HBV再激活风险分层

HBV再激活的预防及管理

基于以上的介绍,我们需要积极预防HBV再激活的发生,在启动IST之前进行筛查,尽早启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这有助于降低由此带来的肝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

目前,该指南对启动IST之前进行筛查的指标进行了修订,并特别注明在IST治疗前应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水平,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患者既往是否存在HBV感染。

在抗病毒治疗方面,HBsAg阳性的患者无疑是最明确的人选,但对于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患者,到底要不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指南也给出了对应的管理流程。

HBV再激活管理流程

总之,此次APASLHBV再激活指南比较全面地涵盖了IST相关HBV再激活的内容,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HBV再激活管理的指导,这些指导建议或有望成为亚太地区IST相关HBV再激活临床实践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LauG,YuML,WongG,etal.APAS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nhepatitisBreactivationrelatedtotheuseofimmunosuppressivetherapy[J].HepatologyInternational,Aug24:1-18.

[2]CalvarusoV,CraxìA.HBVrecurrenceafterHCVclearanceonDAAs:Sometimesthey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hz/113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