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点把自主二字去掉

话题,从上汽集团的一则喜讯打开:国际化|55万辆,上汽集团锚定海外销售目标!开篇里是这么写的:年上半年,上汽实现海外销量26.5万辆,同比增长近.8%,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MG、Maxus等自主品牌销量达到16.6万辆,同比增长%。在成熟市场以电动车为切入点。年上半年,自主品牌MG和Maxus新能源车在欧洲发达国家销售超过1.2万辆,在英国、挪威、荷兰、丹麦、冰岛等国细分市场上位居前列。在新兴市场侧重于探索智能网联技术落地。“i-Smart”智能网联系统深受泰国、印度、印尼等消费者欢迎,已经在超过30种的海外车型上使用,激活用户超过13万。得益于本地化的服务体系和品牌营销,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上汽MG品牌海外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销量占比近五成。目前,MG品牌在澳新、中东、埃及、智利成功跻身当地乘用车市场第一阵营(TOP10),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又一面“旗帜”。后面,配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方也醒目的包含了“自主品牌”四个大字。汽车浏小编的英语水平非常差,不知道英文里,如何表达“自主品牌”四个字的含义。所以认真之下,还特意在网上翻译了一下,如图同理可证:德系自主品牌、美系自主品牌、日系自主品牌……试想,上汽MG和MAXUS品牌的海外销售人员,对着他们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时,会不会特意把“自主品牌”四个字提出来,但站在汽车浏小编的角度,“中国自主品牌”历时数十年,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指,或者说是习惯,但是在当下中国品牌们奋起直追三十余年之后,这个词,是不是该被自信得去掉了?!自卑与自信的胶着记得6月30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一句成为热点的话么?他当时只是作为一个企业高层,说了这么一句“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假如,我们把说出这句话的主角,换成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Kllenius)或者是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再或者换成通用CEO玛丽·博拉及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表态说“不与华为合作”(现实中,这些品牌与华为合作么?),会成为热点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难道不该是双方选择的自然过程么,为何中国企业要遭受如此众多的苛责?中国自主品牌,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称谓,四个字之中,夹裹着多少复杂的情感与习惯因素。放眼望去,没有其他国家的汽车品牌,会刻意在自己的品牌前面添上一条——自主,否则,全球汽车的称谓方式,就变成了前文所说的,德系自主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宝马、意系自主品牌法拉利、法系自主品牌标致雪铁龙/DS、美系自主品牌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日系自主品牌丰田/本田或韩系自主品牌现代/起亚……没错,假如回到30年、或者20年前,中国汽车品牌包括上汽、一汽、奇瑞、东风、长安,以及当时初生的长城、吉利、比亚迪,由于起步时间较晚,都是从“模仿秀”开始做起,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内燃机的制造核心技术,也都掌握在其他海外巨头手里,那个时候流出的“自主品牌”,缺研发、缺技术、缺经验、缺积累,就如同电视连续剧《奔腾年代》里演的一样,重重困难,种种不足,造就了当时的自主品牌“低质低价”的印象。这是“光脚人”的自卑起步,这种自卑,就如同一个人成长过程之中,虽然不断进步,但始终内心深处会有一块伤疤,以至于伤疤被揭开的时候,还会产生心理上的负反应,导致“自信过度”甚至自大。所以,虽然中国汽车品牌从技术到实力,已经是今非昔比,但无论是车企自己还是国人消费者,都依然顽强保留着“自主品牌”四个大字!新势力为何没叫“自主品牌”?中国自主品牌蔚来汽车、自主品牌理想汽车、自主品牌小鹏汽车、自主品牌爱驰汽车……要论后生可畏,不如说时势造英雄。其实不止是中国新势力,特斯拉又何尝不是晚到者,有谁会称之为“美国自主品牌特斯拉”么?年,时任长安汽车总裁的朱华荣,在当年全国两会上,郑重提出了一项议案《关于助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建议》,而此后每年两会,他都会再次重提此议案,记忆最深刻之处,就是他提出,将“自主品牌”的称谓方式,改为“中国品牌”。晃眼看来,他的提议已过去了三年时光,但“自主品牌”四个大字,依然牢牢铭刻在很多人的心里,不得不令人叹息——成见难除!新势力造车的起步,可以说是最早至今不过7年,最新不过去年,但这些品牌能够自信得把“自主”二字去掉,并直接跻身到“豪华车”系列之中,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粉丝的拥趸与认可,由此可见,“自主品牌”的成见,并不仅限于消费人群的心里,更重要的,是植根在了行业中人的习惯里!请勿妄自菲薄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在《前出师表》中写下了这一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当然,他彼时所处的语境不同。但在中国当下,把“自谦”、“自信”、“自大”和“妄自菲薄”混淆在一起的大有人在。海外用户们,会刻意去分辨“中国自主品牌”么?在俄罗斯,人们拿哈弗H9与丰田陆地巡洋舰一同越野竞技;在欧洲,比亚迪汉和长安UNI-T亮相的时候,推特上有人惊呼“要是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车就好了……”;在上汽MAXUS的试驾会上,一辆大巴车走下了几十位老外经销商,在试驾之后,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海外经销商甚至有人通过汽车浏小编,希望找到上汽通用五菱的海外经销渠道……这些,都不能给大家带来一点信心么?三天前小编发布了一篇乘联会细分市场销量排名的文章,标题里用了“红旗进入豪华车前十强”,一晚上的几十条评论之中,有鼓舞、有振奋,同时也没少看到类似“红旗能算豪华车?”的嘲讽。要说,中国造车其实很难:不仅要在全球品牌最多的一个区域市场进行“肉搏战”,还要扛住挑剔的用户甚至看客的各种压力,同时还要用最好的配置、最前沿的科技和最低的价格去打动人们……想一想,真得觉得压力很大,但是,有些时候该做出改变,也必须做出改变,当下的中国汽车,还很难说已经领军全球汽车前列,但是至少在当下,品质、科技力和工艺,已经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国际品牌,所以,经历万难之后,总是成长很快,虽然依然在各个方面会有提升的空间和追逐未来的梦想,但站在眼下,小编真心想对广大消费者和业界人士说一句:自信点,把“自主”二字去掉!(本文除百度翻译之外,其他图片均来自上汽集团《国际化|55万辆,上汽锚定年海外销量目标》一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hz/129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