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特点

导读:慢性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胁痛”、“黄疸”、“肝着”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肝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证候的判断多以研究者的个人经验为依据,受地域、体质及生活特点影响因素较多,缺乏数理统计支持的证候特点分布临床资料。因此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当地患者的体质及生活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山西地区是我国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肝癌的高发区,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域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这种特殊的地理风貌造就了该地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独特的中医症候特点。

我们长期调查发现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春秋季发病比例大,病情重,考虑与该地区春秋两季的温度变化过快有关。该地区患者出现口干苦及胃脘胀满等脾胃症状频率较高,可能与北方人形体敦厚,腠理致密而少开泄,血脉运行迟滞凝涩,卫气闭藏,形体肥胖多湿的体质及该地区夏季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与地域特征和地区气候韵律密切相关的有关。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通过对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HBV感染的基因型呈多样性趋势,以C型、B型为主,并发现有一定比例的B/C混合型存在,其中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本符合我国北方地区基因型的分布特点。

山西地区基因C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为主,占所有患者的64.5%。其中以舌红、苔薄、脉弦为最常见舌脉。不同中医证型的舌象、苔质及脉象具有各自的特点,其中无证可辨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基本舌脉;患者平均年龄为43岁左右,其中无证可辨型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小,考虑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无任何不适感,病情多为体检时发现,在临床治疗中,该人群往往因无法辨证而导致中医用药比较困难,难以统一且疗效较差,不具可重复性,经不起长期的临床检验。根据本研究结果,无证可辨型有向肝郁脾虚甚至肝胆湿热等由轻到重发展的趋向,因此临床辨证过程中可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及时顾护脾胃,防止病情进展。

作者简介

郭晓霞,副主任医师,医院特需医疗科、代谢病(糖尿病)门诊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首批中青年中医领军人才,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百千万卫生人才临床高端领军”人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理事,山西省医学会医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的项目有两项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名。从事内分泌与代谢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郭晓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网址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xuewang.com.com/myhz/39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