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特征
作者:王岚,赵新颜,马红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可由化学药物、中草药、保健品、减肥产品等引起,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通常发病后6个月内肝脏恢复正常者为急性DILI,慢性DILI的定义仍不明确,Medina-caliz等通过研究认为1年为分界点,我国学者认为若DILI发生后6个月血清学仍不能恢复正常,或影像学及组织学结果提示有门脉高压或慢性肝损伤则定义为慢性DILI。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采用治疗措施。DILI还可根据损伤机制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本文主要讨论特异质型DILI。
由于诊断标准不统一、临床表现不典型等原因,各地区DILI的发病率有所差别:发达国家为1/至20/,法国8.1/,冰岛19.1/。近年来我国DILI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据统计,患有急性肝损伤的住院患者中,约20%是DILI引起的,需要我们重视。但由于缺乏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DILI在我国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Bl。
陆人杰等发现我国60.6%的DILI由中草药引起,西药中以抗结核药居多(17.0%);而美国和西班牙仅20%和2%的DILI由中草药引起,西药中以抗菌药为主(45.3%)。这种差异与用药习惯、调查研究方式和诊断水平有关,也可能与致肝损伤药物的统计分类方式有关,特别是对中草药的研究
DILI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结果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确诊DILI需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血清学等检査综合判断。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行肝活检协助诊断:
(1)血清学检验不能明确病因,特别是不能排除AIH时;
(2)尽管停用可疑肝损药物,但肝功能持续恶化;
(3)停止服用可疑药物1?3个月后肝功能仍未降至峰值的50%;
(4)存在发展为慢性DILI或其他慢性肝脏疾病的可能;
(5)长期服用某些可导致肝纤维化风险的药物,如甲氨蝶吟等。表1总结了DILI常见的病理损伤病理模式、代表药物、鉴别诊断及发生频率。
DILI病理类型多样,其损伤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及肝窦和肝内静脉系统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基础肝病的组织学改变有相当多的重叠。
Popper曾提出DILI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病毒性肝炎样损伤(39%)和肝炎伴胆汁淤积样损伤(32%),而Kleiner等通过总结DILIN的例病例发现,DILI主要病理损伤类型包括急、慢性肝炎型,急性、慢性胆汁淤积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炎,共占83%。这可能与研究样本不同有关。另外,急、慢性肝炎在损伤程度较轻时,不易区分,也可能造成了结果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大块坏死常常表现为多个小叶同时受累的全小叶性肝细胞坏死,可由严重的带状坏死延伸至整个小叶,也可由重度急性肝炎引起。根据活检时间不同,残留的肝细胞可表现为再生或继续损伤。DILIN提供的样本中只有1例活检结果出现上述特征,但在Popper的研究中则有25%的病例表现为上述特征,并将其归类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样损伤。两个研究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DILIN排除了DILI表现为急性肝衰竭患者。
美国Liverlbx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