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乙肝母婴阻断指南解读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参照近期国内外发表的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指南或共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第1版《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进行了更新,使其内容与最新研究进展和观点保持一致。现对新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年)》[8]中更新的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1.标题:第1版流程的标题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新版流程的标题改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年)》。修改原因如下:①“母婴阻断”是一个口语化的表达,而非专业术语,准确且专业的表达应是“阻断母婴传播”;②母婴传播的限定词应为“乙型肝炎病毒”,而非“乙型肝炎”,因为是“乙型肝炎病毒”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婴儿,所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在概念上不够准确。显然修改后的题目在表达上更准确、更专业,且易于理解。

2.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HBVDNA阈值:第1版流程将HBVDNA阈值定为2×IU/mL,而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和WHO制订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妊娠期抗病毒预防指南》都把HBVDNA阈值定为2×IU/mL[4,7]。编者们经过反复讨论,建议将HBVDNA阈值定为2×IU/mL。原因如下:①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和WHO的指南保持一致,便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统一的标准阻断HBV母婴传播,避免产生因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困惑;②降低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HBVDNA阈值可使更多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实现HBV母婴零传播的目标。当然2×IU/mL也并非金标准,病毒载量低于2×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发生母婴传播。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尚需结合乙型肝炎孕妇的临床特点综合考虑。如果孕妇有既往母婴传播史、先兆早产史或先兆流产史、妊娠期间的有创操作等高危因素,即使病毒载量低于2×IU/mL,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3.HBeAg阳性作为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新版流程扩大了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指出“如果无条件定量检测HBVDNA,可以将HBeAg作为其替代指标,HBeAg阳性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把HBeAg阳性作为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是考虑到欠发达地区HBVDNA定量检测可及性的问题。HBVDNA定量检测对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我国一些地区还不具备开展HBVDNA定量检测的条件。与HBVDNA定量检测相比,5项HBV标志物检测的可及性高,且HBeAg状态与HBVDNA水平相关。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HBeAg阳性孕妇中HBVDNA≥1×IU/mL者占83.9%,而HBeAg阴性孕妇中HBVDNA≥1×IU/mL者仅占12.4%[9]。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以HBeAg阳性诊断HBVDNA≥2×IU/m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和92.6%,也就是说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11.8%和7.4%[7]。因此,将HBeAg作为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替代指标是可以接受的。年,WHO发布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妊娠期抗病毒预防指南》也推荐,在HBVDNA定量检测不可及的情况下HBeAg检测可作为替代的标志物,用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预防HBV母婴传播[7]。

4.停药时机:第1版流程建议,出于阻断母婴传播的目的,妊娠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母亲分娩后即可停药。在此基础上,新版流程做了补充。建议分娩后定量检测母亲的HBsAg和HBeAg,如果HBsAg和(或)HBeAg水平显著下降,提示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可继续抗病毒治疗。分娩后HBsAg和HBeAg定量水平显著下降的母亲可能已并非处于免疫耐受期,产后停药有可能出现肝炎活动。然而,新版流程并未对如何判断HBsAg和(或)HBeAg水平显著下降做出明确定义,原因是尚未开展对HBsAg阳性母亲产后的长期随访研究,特别是对于产后HBsAg和HBeAg的变化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在临床工作中一般认为,HBsAg和HBeAg水平下降幅度大于1×lg,即可视为出现显著下降。另外,如果以治疗乙型肝炎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则产后不能停药,应长期抗病毒治疗,这一点与第1版流程一致。

5.母乳喂养:对于乙型肝炎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的问题,国内外指南的建议是一致的,即只要婴儿出生后进行了规范的联合免疫,HBsAg阳性母亲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是如果HBsAg阳性孕妇是由于其自身的肝炎活动而接受抗病毒治疗,则分娩后不能停药,需要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第1版流程指出,“以治疗乙型肝炎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分娩后继续用药,由于乳汁中存在少量的抗病毒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目前不建议母乳喂养”。最新的美国肝病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的指南建议,正在服用替诺福韦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母亲,母乳喂养并非禁忌[10-11]。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对母乳喂养的推荐意见也进行了更新,明确指出“应用TDF时,母乳喂养不是禁忌证”[4]。其原因是乳汁中TDF的含量非常低[12-13],而且乳汁中的成分是TDF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是不经过肠道吸收的,所以认为服用TDF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是安全的。考虑到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在资源缺乏地区母乳可能是婴儿唯一的食品,以及现有母乳喂养安全性的数据,新版流程建议服用TDF的母亲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至于服用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TAF)或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的母亲是否可以母乳喂养,国内外指南和新版流程均无相关建议,原因是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安全性数据,今后需要开展相关研究说明这一问题。

6.抗病毒药物的选择:第1版流程建议选择TDF或LdT进行妊娠期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新版流程建议,“给予TDF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孕妇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导致肾损伤的高危因素,或消化道症状严重,可以选择TAF或LdT”。修订抗病毒药物选择的推荐意见主要是因为TDF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抗HBV一线药物以及TDF可及性的提高。此外,TAF在我国被批准上市后,在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中国医院Ding等[14]开展的一项全国多中心、单臂、回顾性研究,纳入71例HBeAg阳性、HBVDNA>IU/mL,并在妊娠中晚期至分娩阶段接受TAF治疗的孕妇,其所生婴儿出生后20~28周检测HBsAg均为阴性,且无出生缺陷或畸形。医院Zeng等[15]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TAF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F组和TDF组母婴传播发生率均为0。上述研究表明,TAF用于妊娠期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另外,由于LdT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良好,我国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临床数据,所以新版流程中仍保留了LdT。

7.待解决的问题:新版流程增加了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抗HBV新药TAF用于HBV母婴传播阻断,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oglobulin,HBIG)的母婴传播阻断方案,妊娠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母亲产后停药的随访。上述问题是当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学者正在开展相关研究,预期研究结果将使阻断HBV母婴传播和治疗妊娠期乙型肝炎的方案更加优化。

年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科室简介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由博士、硕士组成的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医护团队。设有感染病门诊、发热门诊、肝病肠道门诊及感染病科病房。病房床位60余张。科室以专科特色、综合发展为办科理念,将形成肝病、感染性疾病两个优势专科。主要诊治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慢性肝衰竭等各种肝病;各种感染性发热、不明原因发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布氏杆菌病、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开展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各种疑难重症肝病综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个体化治疗,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等基础及临床研究。荣获多个新技术应用奖,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jz/113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