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的无声杀手创伤弧菌

白癜风专项援助 http://m.39.net/news/a_5778275.html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珠海一男子在处理海鲜时不慎被濑尿虾扎了一下右手手指,由于当时仅渗了一点血,并未引起男子注意,也未做任何消毒处理。结果当天晚上他突然发起高烧,整个右前臂及手掌都出现红热肿痛症状,送院后医生用了多种抗生素,效果都不明显,右手肿胀加重,皮肤开始流脓坏死。后来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原来该男子是感染了一种叫做“创伤弧菌”的细菌。虽然该男子通过系统的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右手也保住了。但是这篇报道让许多人对这个未曾听闻却如此可怕的创伤弧菌深感震惊。那么这个可怕的“创伤弧菌”又是什么呢?什么是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又称海洋弧菌,该细菌首例人感染病例于年被报告,同年被正式命名。创伤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   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发热、寒战、休克和特征性下肢血性大疱样皮损、皮肤及肌肉坏死等,进展极为迅速,多数病例于48h内死于脏器功能衰竭(MOF),病死率超过50%,对于进展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病死率可达70%以上[1]。   虽然海洋创伤弧菌很凶险,但感染病例还十分罕见,而且这类病菌所产生的伤害程度也因人而异,免疫能力强者一般症状较轻、恢复较快;但高危人群感染则可致下肢溃烂,引发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出现感染性休克。高危人群是指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如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肝硬化、酗酒、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淋巴瘤等患者。如何降低创伤弧菌感染风险   预防是降低创伤弧菌感染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   一、海鲜要彻底煮熟再吃,避免吃不干净不新鲜的生冷海鲜。   二、在清洗海产品时最好戴上手套,一旦被刺伤要及时处理伤口,并密切留意身体变化,如有发热或不适应尽早求医。   三、有肝病或其他基础病、免疫力较差的高危人群以及皮肤有外伤的人群,最好不要下海游泳。参考资料:[1]卢中秋,卢才教,程俊彦,等.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草案)[J].中国急救医学,,27(8):-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公众账号转载,需注明引用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xingganyancr.com/myzy/116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