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独立穿透
,“变“些什么?
作者:令煜
编辑:可乐
风品:梦琪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1月25日,投资者一觉醒来发现:特斯拉市值竟跌去一个比亚迪。这是为何?
消息面看,年增长可能低于去年的预警是个考量。事实上,特斯拉的增长疲态去年就已尽显。年总营收.73亿美元,同比增加19%,虽创历史新高,增速却较前两年明显放缓;毛利率也降至17.6%,创年以来最低水平。
深一度审视这种疲态,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波波价格战就是最好的内卷折射。强如特斯拉尚如此惨胜,其他企业的甘苦想必自知。
1
增收不增利,长城困在哪?
1月23日,长城汽车发布年度业绩快报:
营收.1亿元,同比增长26.26%;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8亿元,同比下降15.22%;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46.82亿元,同比增长4.58%;基本每股收益0.83元,同比下跌8.91%。
对于增收不增利,企业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由于汇率收益影响。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主要系年终奖金计提所致。
话虽如此,此前分析师普遍预期全年净利约71.89亿元。或受不及预期影响,24日起长城汽车六个交易日五跌一涨,截至1月31日收盘价20.43元,较23日的22.51元累跌超9%。
拉长视线看,年10月18日A股收盘价30.98元,之后震荡下行,目前累计跌幅超30%。港股也从11月下旬掉头向下,年1月31日收盘价7.69港元,较11月20日的11.98港元累跌超35%。
此外,一些券商机构也下调了评级及目标价。如大摩研报将长城汽车评级下调至“与大市同步”,目标价下调至11.5港元,认为企业缺乏有竞争力的电动车新车型推出。
行业分析师郭兴认为,跑赢市场首先要确保产品与市场同频。当前,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已成主流。整体看,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仍在路上,鲜见相关爆品、混动产品销量不佳是痛点“牛鼻子”。
年,长城汽车累计销量.07万辆,同比增长15.29%,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26.2万辆,同比增长98.39%。海外市场销售31.6万辆,同比增长82.48%。
新能源车型增速足够喜人,可整体体量仍显羸弱,传统燃油车依然在扛大旗。
具体到品牌,哈弗品牌还是顶梁柱,年销量达71.52万辆,占总销量的58.11%。紧随其后的是长城皮卡、坦克品牌、欧拉品牌以及WEY品牌,对应销量20.23万辆、16.25万辆、10.85万辆、4.16万辆。
以欧拉为例,年总销量同比仅增4.35%。
据大众报业·齐鲁壹点,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收入14.09万元,同比提升1.23万元。年第一,二、三、四季度,单车平均收入分别为13.20万元、13.68万元、14.36万元、14.70万元。
与动辄降价的竞品相比,长城汽车产品均价稳中有升可喜可贺。然需注意的是,归母净利却出现下滑,前三季度分别为-89.34%、-75.69%、-38.79%。第四季度虽达到20.13亿元,环比则降低44.6%。
单车价格上涨,利润增速却放缓,关键还在销量上。
2
出走与发声什么更重要
回望年,多位高管告别长城汽车,其中不乏长城汽车品牌公关总经理果铁夫、长城哈弗总经理李晓锐、长城欧拉沙龙总经理文飞、魏牌CEO陈思英等干将。
以李晓锐为例,已在汽车业摸爬滚打20多年。曾任上汽大众华北区总监,年7月加入长城哈弗。
年8月,在长城汽车哈弗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李晓锐宣布,年哈弗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80%,年哈弗品牌将停售燃油车。
再如陈思英,原为领克汽车副总经理,年初担任魏品牌CEO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但年国庆长假后,陈思英便通过一篇博文宣布离职。
拉长维度,陈思英是魏牌第七任CEO。频率走马换帅,对企业稳健发展应该不是加分项。肩负长城高端化重任,魏品牌自从诞生起便被寄予厚望,然市场表现难言多出彩。
年1-9月,全面转型新能源的魏牌凭借蓝山、摩卡、拿铁三款插混车型,实现累计销量辆,同比增长8.22%,远低于同期插混市场84.5%的同比增速。
好在12月,魏牌单月销量辆,同比增长.49%,增速大增可喜可贺。然与头部相比,体量差距肉眼可见。
懂车帝年12月SUV(插电混动)销量榜显示,排名前三产品为宋Plus-DMi、宋ProDMi、唐DM-i,对应销量辆、辆、辆。
一边强敌环伺、一边高管频变,长城汽车困点压力可谓自知。
年5月,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怀疑对方部分车型采用了常压油箱,会导致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随后,长城坦克Hi4-T发布会上,坦克品牌CEO刘艳钊暗讽仰望U8,“原地打转、水上漂是打擦边球的做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年8月9日,比亚迪第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之际,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口号。
8月11日,长城汽车CTO王远力就在个人微博分享名为《什么才是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正确姿势》文章。并引用文中内容“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此举,也被一些舆论解读为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不和。
孰是孰非不作评价,留给时间作答。能够体会的是,长城汽车高管的舆论声量越来越大。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随着国补退出,新品涌现,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淘汰赛。长城汽车始终强调自身是内敛的技术派,面对同行噱头十足的产品宣传,以及品牌创始人IP加持的热度,长城高管频繁发声目的无他,那便是提升产品曝光,让更多消费者注意到长城,顺便维护品牌形象。
问题在于,声量不等于订单量,要想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下单,长城汽车还需思考如何特色创新,用匠心独运的产品体验黏住市场。
3
战略野望还需几把火
多年来,技术好、产品好一直是长城汽车的品牌标签。背后与当家人魏建军密不可分。
保定当地人曾这样形容魏建军,他有“三不原则”——不偏离自己的造车初心,不偏离自己对汽车的热爱,不偏离自己的故土。部分媒体甚至称其为“纯粹造车者”。
细节彰显品质!据长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