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有万需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达到年治疗80%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但这些患者的治疗需求是否都已经得到满足?医院张文宏教授分析了这一问题。
在采访一开始,张文宏教授就明确表示,中国慢乙肝治疗发展了几十年,但还有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现在有大量慢乙肝患者没有被有效发现。估计我国当前有HBV感染者近一亿,其中活动性肝炎患者约万。这两千多万患者理论上都应该得到有效的治疗。“但现在真正得到治疗患者的实际上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万例到万例这个水平”。据推算,年我国慢乙肝诊断率只有18.7%,治疗率只有10.8%。有相当多的乙肝患者没有被有效发现,也相应地未得到有效治疗。“这些患者们如果不治疗,将来有可能会进展到肝硬化和肝癌,这是当前非常大的没有被满足的一个需求”,张教授说到。
其次,乙肝治愈的愿望尚无法实现。由于现在缺少治愈乙肝的药物,需要长期治疗。由此衍生了一系列如长期用药安全、停药复发、患者依从性和接受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下的研究重点,需要更进一步完善。当然,基础和临床也正在积极开发乙肝新药和新的治疗策略。但患者在等待新药的同时,应注意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减轻肝病,为将来获得治愈做好准备。
慢乙肝患者年龄增长引发新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肝脏的质量和功能都下降,机体代谢能力、其他脏器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对毒素、药物的耐受能力下降,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增加,病情加重时的管理难度也加大。进入中老年以后患者经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本身或治疗用药可能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间接干扰到慢乙肝的治疗。
张文宏教授指出,长期治疗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特别是老年患者在终身治疗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的影响。并且老年人肾功能下降,临床要更慎重选择药物,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像以前长期用阿德福韦治疗的这些患者很多会出现骨折。不过现在的药物相对来讲都比较安全,像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还有将来要上市的丙酚替诺福韦(TAF)其实都还是可以的。”
张教授还提醒大家,“尽管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多,但如TDF这类药物,在有限时间内比较安全,例如三年以内与恩替卡韦之间的差距可能不太大,而在三年以上的长期用药过程中,还是要监测药物对肝肾功能和骨磷代谢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欧洲和中国指南也强调了对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肾功能监测的重要性”。总之,老年患者对乙肝治疗和药物安全的要求高于年轻人群,他们需要更为平稳的疾病控制。
对治疗有特殊需求的特殊人群。临床中的情况复杂,一些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或是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是合并肾功能损害等其他疾病、或是有生育需求、或者是儿童、或者是经治失败的患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治疗方案,但总体上选择NA的原则是选择高效低耐药药物。张文宏教以两个特殊人群为例,提醒临床的特别